

汛期来临,如何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前做出预警预报?
6月1日,西安市国土资源局与长安大学在户县开展了黄土斜坡人工降雨实验,实验结果将为准确预警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据了解,现有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预警精度还不够完善。虽然在2009年汛期时,根据滑坡、崩塌灾害诱发的降雨时长、降雨量信息,计算出蓝田局部、临潼局部有发生灾害的危险,立即撤离了受威胁的群众。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根据历史经验进行判断,是降雨后24小时发出预警,还是72小时发出,无法精确预报防灾时段。
为此,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升级建设中,西安市国土资源局与长安大学联合进行了这次黄土斜坡人工降雨实验,力图解决灾害预警准确率的问题。该实验在户县蒋村镇牛角沟村后的一段黄土坡上进行,将持续15天左右。在一个面积约60平方米的试验棚,棚顶上挂设了数十个喷头,土体表层摆放了4个表面位移传感器,在5米深处埋设了多个测斜仪,插设了63个带激光反射贴的小标杆用于定位测量。试验将模拟连阴雨的气象状态,让喷头间断淋水,使坡体充分吸水。通过表面位移位感器和测斜仪,能够读出坡体在吸收雨水之后表面和内部是否发生滑动,就能精确记录引发山体滑坡的雨量值。根据试验测算的数据,能够清晰地显示,多少降雨量时,山体会有轻微滑动、会出现大面积滑坡。
西安市国土资源部门透露,今后只要根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国土资源部门就能准确预报出地质灾害的发生,这将极大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率,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提供依据。
据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统计,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为6498.7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5%。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为主。通过对全市1953年以来的灾害事件和气象资料分析,监测人员发现,西安地区有详细纪录的344起地质灾害中,有299起都与降雨有关。基于此,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立了西安地区地质灾害事件与降雨基本参数数据库,对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预警区划。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浏览手机版网站
联系我们